章(七) 古董茶(加國篇)



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,氣侯變化多樣,形成了『一山分四季、十里不同天』 的立體農業氣候。雲南是茶樹的原生地,境內經常發現原生茶樹及古老野生大茶樹,其中如樹齡達一千七百年的「巴達」野生大茶樹。南糯山栽培形大茶樹亦有八百年樹齡,經千百年風雨洗禮,至今依然青枝綠葉,因此被視為國寶,作重點保護。
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Bleaf1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Bleaf3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Bleaf2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Nan.jpg
 
雲南之古六大茶山分別為:
1)攸樂山
2)蠻磚山
3)曼撒山
4)莽枝山
5)倚邦山
6)革登山
7)南糯大茶樹
8)巴達野生大茶樹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TeaMap.jpg
周內八百里所產之古樹茶品被尊為上品,曾於清末衰落,現已重現光芒。
古時雲南採茶按季節命名,每年清明時節前後,茶芽半張採摘的名「春尖」,因其為白毛嫩芽之故、夏季採摘之謂「二水」,農歷六、七月稻谷揚花季節採摘稱為「谷花」,揉製過程中,色黃而不卷者為"金月天",味極厚。
清朝的前期及中期是普洱茶最興盛時代,當時幾乎是家家種茶,戶戶賣茶,清宮更將普洱茶納為貢品,帶動了社會品茗普洱茶的時尚風氣。當時在境內最有名的餅茶繼有『宋聘號』、『同興號』、『同慶號』、『敬昌號』等,經近百年的滄桑,碩果僅存,保持完整者屬可遇不可求,業界稱之為古董號級茶也。
 
竹簍︰每簍有12仝茶,用堅韌的竹笏青(即笏皮)編織得緊而密,竹簍內放置了大量竹殼,外硬內軟,確保每仝茶能保持完整及隔避雜味。
 
竹箍︰
每仝茶用嫩竹殼包裹,七片茶以六條幼竹笏緊紮,手工精湛,令到每仝茶呈小許波浪形。
 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packaging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Bamboo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Label.jpg
 
仝票(大票)︰

古董茶品一般都有大票,夾於每仝茶的第一片與第二片之間,其內容、設計、印刷技術有著不同時代、不同茶莊的特色,窺視其中可了解其時印刷技術、社會習俗及營商方法的蛻變。
 
內飛(內票)︰
每片茶都壓有內飛(內票)以防假冒,有些茶品則只有仝票而沒有內飛。
 
茶質︰
大部份古董茶私人字號均位於易武地區,採用上等大葉種製作,茶芽肥壯,葉厚味醇,經近百年陳化,陳香飄逸,茶氣綿長。及至四十年代,一些仿冒大牌子的邊境茶品陸續出現,採西貢、北越茶青製作,內飛則冒用古董茶大牌子的設計,以圖魚目混珠,然條索及形態均與雲南大葉種有著明顯分別,風味截然不同。
 
雞與腎
50年代初,港澳政治敏感,英、葡看管得緊,各大商家都低調處理與中方之關係。高調者之港方代表有高先生,而澳方代表有何先生,兩人都富甲一方。傳聞某日毛主席與二人共膳,席間主席挾了一片雞給高先生,亦挾了一片雞腎給何先生。"毛挾雞"後來成為高先生的別號,而何先生被稱為"毛挾腎"。亦有解謂高先生名字有"雄",配成雄雞,何先生名字有"賢"字,此字與"腎"接近,所以造成這段傳聞。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guhuacha.jpg
農歷六、七月稻谷揚
花季節採摘為"谷花"
 
白茶
(一)銀針白毫︰由大白品種茶樹之粗壯茶芽採制而成,必須於北風晴天時採摘,茶芽雪白,南風雨天時採摘,則色呈暗啞。銀針白毫色白似銀,挻直如針,湯色淺杏黃,鮮味爽口。茶分南北︰
(A)北路銀針產於福鼎,採用"烘乾"方式製作,芽長而壯,遍披白毫,富有光澤。
(B)南路銀針產於政和,採用"晒乾"方式製作,亦稱"晒針"。芽身修長,光澤較差,但滋味醇厚。
(二)白牡丹︰大白品種茶樹之一芽兩葉原料制成,亦有稱旗槍牡丹,湯色微黃,以產於政和最顯毫香。(圖左)政和白牡丹
(三)貢眉︰小白品種茶樹一芽二、三葉原料制成,色澤翠綠,湯色深黃,葉底均勻,味較濃厚。
(四)福建新白茶︰小白品種茶樹,茶青萎凋後再揉捻呈半卷形,色澤暗綠帶褐,湯色橙紅,香清而味濃,始於1968年才生產,亦稱「新工藝白茶」。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MrYi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peony.jpg
 
 
 
 
 
 



談到白茶、越南茶,不能不提擔任多屆茶行商會會長,行內人稱好好先生的易前輩。易志桓先生,廣東鶴山人士。香港西南中學畢業後,再修讀於廣東曲江中山大學。1935年回港跟隨其父易鈞元先生(圖右)從事茶葉批發工作。
1958年主理協豐茶行,是年夥拍萬春行、貞茂泰、元亨包銷中國來港的青紅毛茶及白茶。經營方式是包銷商只可賺取營業額的15%純利。如有損失可詳細列明茶所售商號、價格,申請補償。70年代我在批發行工作時亦見到此等情況。
1967年香港政治動盪,中方在港設茶行鬥爭委員會,邀請易先生為主席。易先生以不擅工作為由而婉拒。後改為易先生有股份的大來茶行顏先生為主席,信行茶行、祺棧茶行為副主席。
風波過後,協豐茶行的營業額隨之下降。易先生在廣州親寫悔過書,說明不勝任鬥委會的原因,才順利通過此關。
70年代白茶包銷權主力仍在協豐行,其次是東榮、元亨、匯源、大來。其時白茶在港暢銷,但貨源供不應求。每年二月份各二盤商及零售商,都寫下留貨單,批下今年各級白茶所需量,交予包銷商,待四月份新茶來時,按行與行交情,分批配給件數,且價格乃由數包銷商議價。這段日子白茶最風光,貨暢銷,利潤好,影響所及,台灣亦生產台牡丹及台球茶來港競銷。益源貿易 公司初期亦有參與台茶銷售,及後中方亦生產平價的新工藝白茶與台牡丹爭市場。
白茶在國際市場並不普及,只銷於港、澳華人市場及食肆。中國開放後,茶農、茶廠自負盈虧,白茶生產量日增,來港水貨一年比一年多,包銷商名存實亡。
在供過於求情形下,包銷商的正貨只有削價與水貨爭市場,2000年更特訂的紙盒庄,代替傳統木箱庄,以分正貨與水貨的分別,且正貨品質及加工技術較穩定,價格雖貴一點,仍為以茶質為主的二盤商採用,但風光已不再。包銷商與水貨客利潤一般或更有蝕價跳賣,因白茶不能久存也。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box2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box.jpg
 
 
 



 
(圖左)紙盒庄
(圖右)傳統木箱庄



越南茶
越南北部接連中國雲南省,茶樹很早就從雲南原產地順流而下。產茶雖有數百年歷史,但現仍欠完善資料。早曾淪為法國殖民地,茶事衰落,至1900年再度復興,1926年已有大量青毛茶運往中國及香港。
1953年香港的萬春行從中國運來一批一級普洱茶,內竹籮外蓆袋,便是早期的代表。70年代運來之是草袋裝,分【公】、【111】、【222】、【333】。90年代開始轉用編織袋,近年則因在港成本貴,轉而在當地加工及青茶直運往中國。越南茶分南越茶及北越茶,當以地近雲南省所產的北越茶為佳品。
1961年秋,協豐行易志桓先生為首,聯系天生行、建峰茶行、萬春行、松盛茶行、元亨茶行、大來茶行組成《普聯公司》,有系統的運來港發售。當時雲南青茶在港缺貨且價高昂,北越茶欣逢機會在港大受加工商歡迎,茶逢好時機,主理人銷售網又分佈得好,茶價及營業額、利潤拾級而上。數年間已賺取滾存豐厚的盈利,在西環卑路乍街洽購了一地下,地方很大,名為樂嘉倉,代客存倉及留位置待來茶可儲存用。又數年間,附近繁盛起來,有業米者洽購,普聯公司卒高價售出,而另購德輔道西273號三樓作自用。
       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Nylon.jpg     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Vietnam.jpg             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Bamboo.jpg

      北越茶           70 年 代 草 袋 裝         90 年 代 編 織


賣國賊
70年代中,中國與越南由友好鄰邦變成敵國,後更開戰。在港《普聯公司》被勸喻不應銷售敵國產品,天生行更補以雲南沱茶的代理權作補償。其他茶商亦被知會違者斷供中國茶,並被視為賣國賊。一時間,北越茶無人問津,大量屯積於鯉魚門貨倉。來貨者亦思對策,先找來退休茶行推銷老手梁先生作媒介,再將茶價大幅節讓,暗中與數大買家洽商,以別公司名義,本票或現金交易,秘密地大手出貨運往新界或偏僻地方收藏,日後圖利也。事實上茶藏舊後再混上其他茶一起出售,頗難發覺。但終百密一疏,茶行傳言四起,有真有假,但空穴來風,當時人亦極力否認,整行一遍風聲鶴淚。那茶行老手所到之公共場所或食肆,茶行人士見之退避三舍,以免受嫌。
隨中、越戰爭結束,此事漸告水落石出,各茶商亦心中有數。其時北越茶需求甚殷,亦出現購買上等的要順買下等青茶之事。
近年中、越開放後,在港加工商已受淘汰,改為在越加工或直銷往中國,成品才運回港發售。
烏龍茶
福建省是生產烏龍茶的寶庫,衍生根系旁及廣東省及台灣。
產區分為(一)閩北、(二)閩南、(三)廣東、(四)台灣。
一)閩北烏龍
產區包括祟安、建甌及建陽。祟安武夷山所產的"巖茶"如大紅袍(圖左)等,品種優良,精湛的加工技術,習慣上不列入烏龍茶,另立其名為"武夷巖茶"。建甌、建陽則以生產"水仙"最為馳名。
(二)閩南烏龍
產區以安溪為中心,品種以"鐵觀音"最優良。其他品種則定名為色種,其中的"黃棪"又名"黃旦"。從80年代開始大受東南亞地區歡迎,單列名為黃金桂。
(三) 廣東烏龍
產於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區,以鳳凰單欉最為馳名,次為鳳凰浪菜,最低級是鳳凰水仙。70年代生產的饒平水仙則品質平平。但近年潮州出產及推廣中的"白葉單欉",品質頗佳。 
(四)台灣烏龍
產地以台北為中心,有"包種"及"烏龍",以南投縣鹿角鄉的"凍頂烏龍"最佳。
烏龍之特點,"綠葉紅鑲邊",即茶片中部是綠色,茶邊是紅色。不同的品種,土壤、成茶品質都各具特色。其中共通點是滋味醇厚,回甘有"喉韻"的特殊感受。如巖茶有"巖韻",鐵觀音有"觀音韻"。巖茶沖泡後葉底漸變沉實,鐵觀音則趨向膨脹。
 
 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da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oolong.jpg


    (圖)烏龍茶茶廠


觀音茶
鐵觀音屬半發酵茶,以福建省安溪縣西坪為最大的集散地。採摘標準以頂芽剛開展,三四葉夾心採,保持嫩梢完整。鐵觀音制作工序繁複,葉厚而卷曲,身骨沉重似鐵。沖泡時受水浸潤而膨脹,宜用紫砂壺沖泡,蓋其香氣蘊藏於壺之內壁,恆久而益香。外形翠綠,湯色金黃,蘭花香飄逸。
茶有解渴袪暑、消食去脂、去疲提神之效。70年代在日本披露有抗癌之用,福建茶葉總公司更在日本舉行各種烏龍茶展覽,掀起了日人之烏龍熱。日本茶商都紛紛來港訂購烏龍茶,尤其是上等鐵觀音最受歡迎。時香港的存貨已不多,加上日本客之搜購,價格暴漲,但經銷商是按公價出售,不能漲價,故一箱上等觀音K100(圖左)要順購20箱滯銷的下價茶梗或茶末之事,若交情淺者,唯有向隅了。有見獵心起者,攜現金親赴產區向茶農收購,檢定品質,直接議價,成交後經特別通道運返港發售。其時香港至汕頭的公路為賊人垂涎之地,常有殺人劫財掠貨之事,此購茶方式實冒生命之險,因其貨多利高,多人兵行險著。
烏龍茶在港及東南亞向受福建、潮州人士喜愛,但在日人飲用方式較多元化,如用觀音碎茶煮水入罐,不加糖,不含二氧化碳,不加任何添加劑,冷熱飲均可,適合現代化生活的健康天然飲料,在大街小巷受公共場所的自動飲料機均可購得。當年我亦在東京品嚐冷飲鐵觀音,味清香且甘甜,跟後期在港購得的罐裝烏龍水相差很遠,品質的高低也。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K-100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TiKwunYin180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XiPing180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KwunYinLeaf.jpg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觀音發源地         西坪              三四葉夾心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TiKwunYin3.jpg
     鐵 觀 音

近數年烏龍茶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,安溪省更多次舉辦鐵觀音茶皇比賽,用以提升各茶農生產高質素的上品茶,而比賽更一年比一年精彩。1999年鐵觀音茶皇賽在香港的美麗華酒店頂樓舉辦,盛況空前。得獎的茶皇由蔡瀾先生主持拍賣,100克茶經多人競投下,終以十一萬港元成交。翌日傳媒廣為報導,為城中茶餘飯後多添茶題。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Mr_Chou_Lan.jpg蔡瀾先生主持拍賣鐵觀音茶皇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competition2.jpg  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story/HKTi.jpg
安溪99鐵觀音茶王邀請賽


七十年代雲南茶
有賺冇蝕
1968年在永生祥茶行工作時,售中國茶,有一特別經營方式,茶經中方以信來証方式來港,洽定售價發售,利潤上限有批定,但若茶在港滯銷而須削價蝕賣,可填報買家名稱蝕賣價格上報中方,會獲補回。此情況維持了一段長時間。70年中我開始經紀生涯,時在港仍流行普洱,但中方只有小量廣東毛青運港,形成泰國、印尼、越南、緬甸運來大量青茶,在港加工商製成普洱茶,發售雲南青來港,更鳳毛麟角,因中方須留青茶在內地加工。
70年代的雲南茶
東榮首辦來“74102”粗雲青成交價2元司斤,20K麻包裝,用蒸氣裝包,此批級外茶青味正,但粗葉,我與友人買了大量存放在新界錦田及水牛嶺,最後都稍有毛利即賣走,因外形太粗難配其他茶。
東榮另來一批“7601”(圖右)以外籮內竹葉30K散上等雲青,茶條形緊結,味正而深,時成價為每司斤4.9元。但此茶要陳放多年才能飲用,此段時間雲南餅茶亦多來港,連平時專造烏龍茶的亦來貨,因雲餅久沒來貨,求過於供也。
有代表性的餅約有東榮的下關鐵印青餅,以木箱裝來。元亨信行的“7612-7613”青餅,及時下稱之木箱裝小黃印。一位已故的資深茶商,直接從孟海訂來“235”筐餅以七級孟海青茶壓成,編號“7572”,跟後期編號“7572”熟餅不同,此青餅來港後稍存地倉即全數售與有來往的老茶樓,該著名集團二代營商,現仍在港擁有多間酒樓。時一般有實力的茶樓多貯存大量普洱,長期分
批應用以確保水滾茶靚,2年前機緣之下找到此批茶時,雖蒙割愛,但用剩餘下來的不多,尤幸尚有少許仝裝及原枝竹筐裝的。

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upload/image/downgate.jpg             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upload/image/littleyellow.jpg
下關製的鐵印青餅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小黃印青餅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chi/images/upload/image/woodbox.jpg
 “7572"青餅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木箱庄小黃印

同期的三款青餅,下關製的鐵印青餅,味深長,機壓太緊,陳化困難,甜滑不足,木箱庄的小黃印,孟海幼青茶壓製,長期存乾倉的關係,氣勁十足,味濃而滑,回甘味長,假以時日必成大器。“7572"青餅因曾放地倉及以竹筐裝,易陳化,且為孟海七級茶青製作,味甜而滑,純而香,乾倉2年後茶味越見益顯。75年亦有生產一批編“7582”(圖左)的熟餅,75年以孟海八級熟茶製陳化已近27年,茶只能泡出純滑,參香味。另一批以較粗的半發酵茶壓製成的餅茶,現稱大黃印,茶味較“7582”熟餅活,而遜於青餅。


印級茶的王者
張鈴的的故事
 
中國解放初期,北京派員掌管廣東茶葉部,北方人士見到存倉10多年(60噸)的北越茶青﹝這些茶品當時只被視為霉茶及壞茶﹞後,將樣辦報價至香港茶行。當時同昌行負責經營茶葉生意的第二代主理人張鈴先生(左圖中)一看茶葉樣辦及價格,立即趕火車上廣州,查察各倉所存的茶,議定價格後全數買下,並簽訂合約分批來港,此茶便是廣東人視之為自然陳化的陳年普洱茶,茶抵港後非常暢銷,張生在這宗交易上獲取了一倍的利潤。  
 
及後,雲南茶葉公司找來了張鈴先生及高卓雄先生推動雲南茶的發展,張生遂寄上一筒「宋聘」及一筒「同慶」給雲南公司,並吩咐雲南茶葉公司將優質的?#35895;花二水?#38642;南青按樣辦製餅。

時勐海茶廠剛維修廠房,遂將部份茶原料撥往下關茶廠壓製,首先運抵港的便是紅印鐵餅及藍印鐵餅共約30噸?#38568;勐海茶廠維修完畢,首批紅印才正式抵港,每月到港量分別為同昌行20噸、華人公司20噸,其時每筒茶成本不菲,且青餅不能即用,造成滯銷情況。及後張生來一招以退為進,建議將新批的雲南餅先放在廣東一片片原裝疊放,加速陳化一段時間才來港,到來貨時因這批茶沒有包外紙,存放時又重重疊疊,令餅型稍扁且陳化不劃一,即現在所稱之無紙紅印、無紙藍印。(*詳情會於普洱深造班中閳述) 
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en/images/upload/image/hong-yin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en/images/upload/image/lan-yin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en/images/upload/image/lan-yina.jpghttp://www.sunsingtea.com/en/images/upload/image/CanTon.jpg
      紅印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甲級藍印          乙級藍印             廣東餅

 原仝同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