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(二) 師傅有禮(一)~加國篇
1968年 時年17,得盧鑄勲師傅引薦入港島永生祥茶行當「後生」,時為批發店,專門代理廣西梧州六堡茶、散陳茶、福州茉莉花茶(香片)、湖南功夫紅茶、祈門紅茶、古勞銀針(香六安)、米蘭茶、蘭香茶、廣東舊茶等。
當時茶葉經德信行從中國來貨,利潤受管制,但貨不成可申請補回,散賣本港零售商,茶行內有買賣手何生、會計師郭生、出貨員黃生、老板之一方生及吾當後生(實為現時的見習生),屬最低一員,一手包辦清潔、單辦及銀行工作。在跟隨何東海先生(見圖)的三年內,深切瞭解到中國茶的各種特性,並認識不少茶行內的包銷、經銷、二盤、加工、出口、零售等茶商。因當時普洱茶為市場主流,1970年遂返回長洲跟隨盧師傅學習將茶青製成普洱的技術。
*永生祥茶行何東海先生*長洲福華茶莊盧鑄勳師傅
長洲福華茶莊創辦人盧鑄勳先生,年少時曾工作於澳門英記茶莊,婚後啟業於長洲,精於製作普洱茶、七子餅茶、姑娘茶、六堡茶、炭焙鐵觀音及直銷往南洋一帶的古勞銀針茶(香六安)。盧師傅為人正直,處事認真,樂於助人且好研究,曾親赴泰國及越南多次,監製多款七子餅茶及普洱茶運回香港發售,如福華號宋聘、水藍印等。
70年代初越南、泰國、印尼、緬甸等多國茶青湧來香港發售,形成在港的加工商得以蓬勃發展。但隨著中國開放,在港的租金與人工高昂,欠缺競爭力,因此在業者亦轉往中國發展。
在福華茶莊當加工學徒的工作雖然較吃力,卻很充實,可親身瞭解到各國茶青的特點、加工的技巧、儲存期內的變化、成品的用法。隨著時代變遷,製茶的工具及方法亦不停轉變。蒸茶燃料由柴、手打氣的火水爐、電泵打氣的火水爐轉至用電力,茶的包裝亦由傳統的木箱、笏籮、蓆袋、麻包袋、擴展至編織袋、夾板箱、紙盒不等。製茶方面,初期全用蒸青(生茶)至後期亦兼用渥堆發酵方法。其中以生茶為上品。這段時期是我與普洱結緣的萌芽期,盧師傅可說是吾熟茶發酵的啟蒙老師。
*80年代六堡茶(蓆袋) *早期六堡茶(麻包袋) *澳門英記茶莊